设计模式之策略模式
Drip
2025-04-01 22:14
累计阅读2
评论0

什么是策略模式

策略模式是一种面向对象设计模式

定义一组算法类,将每个算法分别封装起来,让它们可以互相替换。这种模式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使用它们的客户端而变化

例如:根据对应的优惠类型,对价格作出相应的优惠。

如果不采用策略模式,就是纯在业务代码层编写算法实现,不敢说之后某个代码的实现会影响到核心业务,或者说新增或修改会导致大批量代码修改。因此就需要策略模式。

使用策略模式后,这样的话如果新增一个优惠策略,只需要新增一个策略算法实现类即可。

策略模式的本质上还是离不开代码设计的解耦合。通过三类角色贯穿策略模式:抽象策略接口,策略工厂和具体的策略实现类。

策略模式优缺点

  1. 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:由于算法的实现与使用相分离,使得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得到提高。当需要修改或添加新的算法时,只需要定义新的策略类,并将其传递给环境类即可,而无需修改环境类的代码。

  2. 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:策略设计模式将算法的实现封装在策略类中,使得算法可以被多个客户端重复使用,从而提高了代码的复用性。

  3. 可以动态地切换算法:策略设计模式将算法封装在策略类中,使得可以在运行时动态地更改算法,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行为。这样可以使得程序更加灵活,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变化。

  4. 算法实现与使用相分离:策略设计模式将算法的实现与使用相分离,使得代码更加清晰、简洁、易于维护和扩展。由于算法的实现被封装在策略类中,客户端只需要关注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算法即可,这样可以使得代码更加易于理解和维护。

  5. 可以避免使用大量的条件语句:在某些情况下,需要根据不同的条件来选择不同的算法,这可能会导致代码中出现大量的条件语句,使得代码难以维护和扩展。而策略设计模式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使得代码更加简洁和易于维护。

评论